北京市政协委员沈琳:建设托育服务体系 实现幼有所育
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早期发展。在1月14日开幕的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,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2024年,北京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加强“小小孩”托育服务,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.9万个,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率均达到93%……在2025年北京两会期间,北京市政协委员沈琳也聚焦“小小孩”的托育和家庭生育意愿问题,提出建设托育服务体系、加强生育激励措施的建议,希望通过提案,推动政府进一步加强对“小小孩”的关注和支持,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。
完善育儿福利保障
沈琳表示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家庭小型化趋势愈加明显,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忙于工作,无暇全身心照顾“小小孩”,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。为减轻家庭育儿的经济与时间负担,沈琳建议加大公立幼托建设力度,充分发挥社区优势,达成幼托普惠化、就近便利化的目标,并降低入托成本,使更多幼儿能够享受到优质且价格合理的托育服务。
拓展面向低龄婴幼儿的托育服务,建立专业托育机构,配备专业保育与教育人员,为0-3岁婴幼儿提供安全、专业的照料与早期托育服务,满足家庭多样化的育儿需求。
沈琳还认为,在义务教育阶段,应全面推行课后延时服务,确保其广泛覆盖,切实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,为家庭给予更为便捷的教育支持。
强化生育政策支持体系
同时,沈琳建议设立专项生育奖励金,按照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给予阶梯式现金补贴,以此缓解育儿经济压力。针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,依据子女数量实施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,进而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。
改善职场生育环境
为改善职场生育环境,提升家庭的生育意愿,沈琳建议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,明确禁止任何单位以任何形式歧视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女职工,针对违规单位,依据情节严重程度制定详细的重罚标准。
在现行基本产假期限基础上,允许女性员工因特殊情况提出个性化产假安排申请,如提前休产假、延长产假等,用人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,依据员工实际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与合理审批,确保申请既能满足员工需求,又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。
鼓励企事业单位推行弹性工作制度,例如采用远程办公、错峰上下班等方式,实现工作与育儿的平衡,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、政策扶持等手段,对积极响应的企业予以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