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大代表洪秀敏:助力普惠托育,呵护“小小孩”成长
在朝阳区八里庄街道,集托育及研发、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全市首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可为3岁以下“小小孩”提供114个托位。在西城区椿树街道,全市首家四合院里的托育中心让辖区内“小小孩”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早期教育。
过去一年里,北京市加快推进普惠托育体系建设,推动“幼有所育”向“幼有优育”迈进。北京市人大代表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多次参与调研,努力让普惠托育惠及更多家庭。
托育建设 呵护“小小孩”成长
“20世纪80年代,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办了托儿所。之后,托儿所陆续关闭,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护服务逐渐回归家庭。”洪秀敏从2017年开始关注托育领域的相关工作,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区0-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研究”。
“受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委托,我们课题组对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了托育服务的供需调研。”洪秀敏发现,托育机构普遍面临办托难、运营难、质量忧等问题,亟待加快推进托育机构规范发展。
如何缓解托育焦虑,让婴幼儿家庭“有得托、托得起、托得好”?在2024年1月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,洪秀敏围绕“加快普惠托育体系建设”给出具体建议。
“要加快完善普惠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,健全普惠托育机构认定标准、支持标准、收费标准和管理规范,制定师资准入标准。”洪秀敏谈到,还要加快推动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建设。“应着眼于‘一刻钟’托育服务圈,聚焦近家、近单位这两类重点区域,挖潜社区嵌入式资源,鼓励有条件的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大型工业园区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,并向周边居民开放。”
洪秀敏还提出,要加强普惠托育机构质量评估与综合监管,并强化普惠托育服务支持保障体系建设。
“恰好‘全方位推进普惠托育服务’是市政协2024年的专题调研之一,我们课题组受市政协委托,全程参与各项调研活动,协助收集整理国内外典型做法与有益经验、拟制调研提纲,协助开展问卷调查,并参与调研报告撰写。”洪秀敏谈到,北京市卫生健康委、市教委、市发改委和财政局高度重视普惠托育服务工作,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明确普惠托育价格和补贴,为普惠机构园所发放每月1000元生均补助和每天每平方米不超过5元租金补助。
惠而又实 建多元供给体系
如何合理布局托育资源?“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希望送孩子入托,但真正计划在3岁前送托的比例却比较少。”洪秀敏在调研中发现,送托距离是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托育机构时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,“98%以上的家庭表示希望送托距离在3公里以内,但目前有不少家庭的送托距离超过3公里。”
洪秀敏还提出,托育服务多元供给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。“离家3公里以内的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是家长最方便选择的送托区域,但目前在场地提供和空间改造上存在困难,区级政府、街道和社区的具体职责仍然不够明确。”洪秀敏谈到,从单位办托来看,现阶段数量仍比较有限,而家庭托育点面临变更住宅使用性质、取得本栋建筑物内其他业主的一致同意等诸多现实困难。
2024年5月31日,北京市政协围绕“全方位推进普惠托育服务”召开专题协商会,洪秀敏作为调研组专家,受邀参加并做会议发言。会上,她提出为支持更多托育机构实现普惠转型,让普惠托育“惠而又实”,应当建立弹性收费机制,统筹考虑托育服务范围,以全日托价格为基准,深入调研、合理设置半日托、计时托、临时托价格变动系数。同时,完善分年龄班收费标准,科学核定并适当提高低月龄班收费标准,引导托育机构根据家庭需求开设乳儿班、托小班。
“专题协商会以后,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并快速响应,积极研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市级层面工作机制。”洪秀敏欣慰地看到,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更新至2024年8月的名单中,普惠托育机构和普惠幼儿园托班已经达到805家,“这跟年初相比,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,越来越多家庭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普惠托育服务。”